当李佳琦开始推荐阳澄湖大闸蟹,当东方甄选的货架上摆满山东樱桃,当无数腰部主播在直播间里切开一颗颗鲜嫩的芒果——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经传来:直播带货的战火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烧向生鲜领域。这个曾经因“易损耗、难运输、品控难”而被视为电商“禁区”的赛道,如今正被流量与资本疯狂涌入。这究竟是一个等待爆发的超级风口,还是一场热闹过后终将破灭的泡沫?
一、生鲜直播:为何突然“火”了?
过去几年,直播带货的核心品类集中在美妆、服饰、日用品等标准化程度高、物流损耗低的商品上。而生鲜,因其“短保质期、强季节性、非标品”等特性,一直难以规模化复制。
然而,2025年的今天,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:
- 供应链与冷链物流的成熟:以京东、顺丰、叮咚买菜、美团买菜为代表的平台,已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冷链网络。从产地仓到前置仓,从航空冷链到社区配送,生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正在被有效打通。这为直播带货提供了坚实的物流基础。
- 消费者习惯的养成:疫情三年加速了消费者对线上购买生鲜的接受度。从最初的“不敢买”到如今的“习惯买”,用户心智已被教育。直播的“所见即所得”模式,更是强化了消费者对新鲜度和品质的感知。
- 流量红利的再分配:头部主播的流量增长进入瓶颈,平台需要新的内容和品类来留住用户。生鲜因其“高频、刚需、情感连接强”的特点,成为吸引用户停留、提升复购的绝佳载体。一场“看吃播、买水果”的消费场景正在形成。
- 产地直连的想象空间:直播为“产地直供”提供了最直观的展示窗口。云南的蓝莓、大连的樱桃、阳澄湖的螃蟹……主播站在田间地头,现场采摘、打包,这种“从枝头到舌尖”的叙事,极具感染力,也压缩了中间环节,让利空间更大。
二、风口之下,暗流涌动
表面看,生鲜直播风光无限,但深入其中,挑战与风险并存:
- 品控是“生死线”:生鲜是非标品,大小、甜度、成熟度难以统一。直播间里展示的“完美果实”,到消费者手中可能已是“残次品”。一旦品控失控,差评、退货、信任崩塌将接踵而至。某网红直播间因荔枝严重缩水、变质,一夜之间掉粉百万的案例,仍历历在目。
- 物流成本与损耗率:尽管冷链在进步,但生鲜的损耗率依然远高于其他品类。一场大促动辄数万单,若物流响应不及时或包装不当,坏果率可能高达15%-30%,利润瞬间被吞噬。更不用说极端天气、交通管制等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。
- “赔本赚吆喝”的价格战:为了冲销量、抢排名,许多商家陷入低价内卷。一箱原价百元的橙子,直播间售价39.9元包邮,看似火爆,实则可能连物流和包装成本都难以覆盖。这种模式不可持续,最终伤害的是整个产业链。
- 信任危机与虚假宣传:夸大产地(“阳澄湖”变“阳澄湖周边”)、虚标重量、以次充好等乱象频发。消费者在一次次“踩雷”后,对生鲜直播的信任度正在被透支。
三、是风口,更是“长坡厚雪”
判断生鲜直播是风口还是泡沫,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长期价值。
我们认为,它既是风口,也蕴含泡沫,但核心趋势不可逆转——它正从“流量驱动”向“供应链驱动”进化,真正的“长坡厚雪”在于构建“品控+物流+品牌”的护城河。
- 能存活下来的,是那些拥有源头掌控力的玩家:如褚橙、佳沛奇异果等品牌,凭借稳定的品质和品牌溢价,无需依赖低价倾销也能在直播中获得忠实用户。
- 技术将成为关键变量:AI分拣、区块链溯源、智能温控包装等技术的应用,将极大提升品控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。
- 本地化直播或成新蓝海:社区团购与直播结合,主播与本地农户合作,主打“今日采摘、明日送达”,缩短供应链,降低损耗,提升新鲜度。
直播带货让生鲜电商“出圈”,但热闹过后,最终比拼的仍是产品力、供应链效率和用户信任。那些只想借流量“割一波韭菜”的投机者,终将被市场淘汰;而那些真正深耕产地、严控品质、优化物流的实干者,才能在这片充满挑战的“新大陆”上,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帝国。
生鲜直播,不是昙花一现的泡沫,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它考验的不仅是主播的口才,更是整个农业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。当“新鲜”不再只是口号,而是可量化、可追溯、可信赖的标准时,这个赛道,才算真正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。
悦邻生鲜新零售是基于悦邻供应链向生鲜零售端延展,涵盖营销引流(数字化广告效果追踪)、转化、交易、履约交付(供应链和即时配送)、售后、复购(千人千面)、财务分析的全链路零售数智化解决方案,通过数据采集挖掘、机器学习建模、智能量化营销、精准顾客画像、高质量广告投放,提升零售前端效益,无缝打通悦邻供应链,为生鲜零售从业者提供全流程数智化的生鲜新零售解决方案。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生鲜新零售干货知识,请关注悦邻供应链公众号